人無德必有災,人無度必有禍
缺德,是對一個人的徹底否定。
中國傳統有一個很著名的罵人的話,叫做缺德。古代一些小孩子出生以後,根據民間的傳統,有時候看一下他生辰八字,如果缺什麼就給他配一個什麼。
在生活當中,一個人不顧後果做了好多傷天害理的事,有時候一些人就會說,這個人比較缺德。
缺德,在古代是對一個人的徹底否定,是對他的人品人格,這個人一生的發展,還有他現在所擁有的這些的否定。
如果認為這個人缺德,就是不顧後果,只顧眼前的利益,不管別人的感受,不管對環境,對家族帶來的這種影響,以及對民族、後代子孫可能造成的這種禍害。
舉個例子,有些地方排污水都是直接排在河面上的。後來有了環保法之後,他們害怕被懲罰,有些人就打一個很深的井,把生產中的工業廢水排到地下去。
這種行為用中國傳統來講,就是典型的缺德到極點了,這就是禍害後代子孫的。
這樣排水,把水排到地下,還不如把它排到河面上,河面上的污染,第一,大家能看得見,第二,河流本身的淨化稍微相對容易點。
如果把污水排到地下,可能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個水都不能淨化了,它會禍害子孫後代。
在中國文化裡面認為,聰明和智慧是不一樣的,包括儒釋道提倡的是智慧。智慧從哪來?從德行上來,你這個人要有德行。
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那麼,古人對德行是怎麼定義的?
當一個社會上的很多人德行修養不夠的時候,他們對很多道理不清楚的時候,他們就會利用已經掌握的本領、記憶、技巧方法肆意地去奪取、征伐,然後會毀害環境,毀害資源,甚至給自己帶來災難。
舉個例子,比如塑膠袋,我們經常去購物就會使用塑膠袋。
假如塑膠袋是中國古人發明的,他們發明之後立刻就會毀掉,不會讓它在市場上流通。因為塑膠袋雖然很方便,但是它會毀害環境。
這種方便快捷的東西只有在西方這種二元對立的思想下,才會發明這些東西。就是一切要為我所用,我只要現在能過得好,至於它會產生多大的危險,我一般不需太多的考慮,我也不會考慮到幾百年、幾千年,甚至幾萬年之後。
中國人任何一個發明,他要考慮到這個東西發明出來之後,一旦在社會上大面積的使用可能帶來的一個機巧。
機巧在中國古代的教育裡面是嚴格禁止的,就是說當人們心不正的時候,無德的時候,他可能會利用所掌握的知識禍害世間。
很多人說古代選人很迂腐、很死板,只重這個人的德行,不重視一個人的才華,實際上他不知道中國古人認為德行是排在第一位的。
一個人要沒有德,對這種天地運作的規律,還有人群之間共同生活的基本要求、底線沒有敬畏,沒有遵守的話,這種人是很可怕的。他掌握的知識越多,可能對社會、對人群、對民族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古人很重視一種技術一旦在社會上大面積流傳開了,它會不會失控,它會帶來哪些危害,這是中國古人的考慮。
周朝對德行是怎麼定義的呢?
在周朝時期,中國人用文字就正式的對德行做出了定義,什麼叫德?德行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在內,一個在外,在心為德,施之為行,表現出來才被稱為行,我們現在把它並稱叫做德行。
行,就代表修養、修為、修行的意思。
德和行是兩個部分,一個是在內,一個在外,在你心裡邊的這些你所信奉的準則、規則、規律,一些不可觸動的底線、原則,被稱為德。
這個是看不見的,但是你自己能感受到,你自己知道,就是說你在這些原則、信念的指導下、指引下,或者規範下說話行事。
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這個規範下所做出來的身口意,身體做出的行為,嘴巴裡講出來的話語,意念就是你腦子裡邊考慮的、思考的這些就被稱為意念。
就是說你在這些原則、信念還有這些規律、規則的限定下、指引下、教導下,你所展現出來的這個行為、言語,這個叫行。
所以,德行是兩個意思,一個是在內,你心裡邊的這些記載的、考慮的、推崇的、尊崇的這些,你發自內心的、有敬畏的這些就叫德。
在說文解字裡面,它認為德還有一個提升的意思。
德分為聖賢所講的德,很多都是從最低的底線來講,比如不殺人就是一個最低的底線。
那你讓他從最低的起點再提升一點,比如不僅不殺人,還要去關心別人、去愛護別人,這個德就叫進德,叫修身進德。
進,就是進步、提升的意思,這叫修身進德。
原來,是我們只要遵守底線不能去殺人,現在我不僅要做到不殺人,還要讓自己時刻升起一個意念、一個想法,就是在生活當中能主動地去關心人、愛護別人。
比如,今天看到一個人,你願意對他微笑一下,即使不和他打招呼,能做到這一點也是修身進德。
如果你能把這種德再給它提升,不僅要愛人,還要愛那些不同種族的人,看到不同種族的人,也能生起去關心他、愛護他的念頭。
你願意傾聽他在生活中的苦難、困惑,願意盡自己所能,用自己的知識給他提供一些建議,希望他能獲得健康、幸福、快樂的生活。
如果你能達到這一步,這個德行的修為就又進了一層,你如果要是再給它擴大到不僅要愛人,還要愛身邊的動物,這樣的話德行就又展開了。
中國有句話叫網開一面,什麼意思呢?
古人在捉鳥捕野獸,不管是皇帝打獵還是普通人打獵,都只會圍住三面,而給動物留下一個逃生的機會,如果能逃掉的話就放它一條生路,不會將它逼入絕境,這就是中國人的特點。
再給大家講一個戰爭當中的德,中國古代春秋以前的戰爭有三個原則:
第一個,如果對方敗了,勝者可以去追殺,但是他也有底線。到達底線後,即便失敗的人不在逃跑,勝者也不會去追殺他。
第二個,不傷二毛,就是有兩種人是不能傷的,第一種是歲數很大的人,頭上已經有白頭發了,在戰場上碰到這個人,你也不能去傷害他。
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小孩子,他還沒成年,就頭上有那種頭髮,你能看出來,這個也不能去傷他。
第三個,不重傷。如果這個人已經受傷了,在這裡不能動了,或者已經放下武器了,你不可以再上去傷害他。
這就是中國古代的戰爭需要遵守的三個原則,這種戰爭更像是一群有道德的人之間為了國家或者命令去打仗,但是儘量打得不是那麼殘忍、血腥,還是留有人性在的。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013fcbe04293f3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