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不可怕,心窮毀一生
真正的貧窮,不是沒錢,而是缺少福報,這種叫心窮。
一
心窮,就是心的匱乏
會讓人進入自我空耗的迴圈
心窮是一種匱乏,何為匱乏?
匱,即缺乏、空乏,就是我們缺少什麼,比如缺錢,缺愛,缺智慧。我們內心缺少這些東西,越是缺少,內心越是渴望,就是匱。
乏,是疲倦,沒有力量,沒有作用。比如,哪怕我們擁有很多錢,但沒有力量去掌控。發現對於和錢有關的一切,自己毫無辦法,總是疲於應對,甚至慢慢心生排斥厭惡,這是乏。
現實中,一個富人,他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失去所有財產,但往往很快又賺回來,東山再起;而對錢匱乏的人,哪怕因為某次機會擁有一大筆財富,比如中彩票、房屋徵收、股票套利,但往往不懂得如何維持、運用和享用資源,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恢復貧窮。
同樣的,內心充滿愛的人,哪怕身邊親友愛人都離開了,很快又會發展出新的親密關係;而對愛匱乏的人,哪怕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內心依然因無力維繫感情而不安,難以長久的幸福。
匱於不足,難以給予;乏於擁有,無法得到。
越是匱乏,內心越是迫切渴望,也越是無能為力。
所以,匱乏在於心,是一種貪愛心。
心窮,就是一種匱乏模式,實質是心的貪愛模式。
曾經體驗過某種東西帶給我們的好處,緩解了當時的痛苦,於是我們深深記住了那種快樂、輕鬆的感受。
比如,渴的時候喝到水,餓的時候吃到美食,孤獨的時候被人關愛,無助的時候被人支持,貧窮的時候賺到了一筆錢,解決了一些現實問題……
貪愛心也隨之而生,我們希望這種快樂的感覺永遠都在。能吃遍天下美食,愛能天長地久,金錢永遠花不完……
有了貪愛心,也就有了執著。得到時越快樂,失去時越是痛苦。在一次次得失的反復強化後,我們慢慢對這些美好有了執著,主動去追求,去掌控。
只要和它有關的人或事,都能輕易調動我們的情緒,本能的想抓住它不放,用盡辦法避免失去。於是,我們陷入了對外在世界的無盡追求之中。
有的求錢,有的求愛,有的求名,有的求色,有的求安逸……
一旦有了執著,就會患得患失,急於求成,猶如一葉障目,反而無法深入瞭解其本質,難以耐心踏實一步步的守護,往往總是求而不得,備受煎熬。
總之,心的匱乏,會讓我們陷入自我空耗的迴圈中,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二
錢的匱乏讓人陷入財富漩渦
缺錢,是最常見的一種匱乏。
比如確實窮,甚至欠了很多債,壓力很大的人;或是小有資產但總覺得不夠,迫切想成功的人;以及非常富裕但視財如命,守財如奴的人…
內心的匱乏感,會促使我們不斷想著賺錢,賺更多錢,一個目標完成了就設置下一個目標,不斷升級,總覺得錢還是不夠,似乎永不知足。
這種匱乏感,一方面是因為缺乏信心。自己內心深處,是不相信自己能有錢;另一方面,金錢帶來的負擔感,比滿足感更為強烈而長久。
對於匱乏的人來說,錢能帶來滿足,但這種滿足感非常短暫,只在得到的那一小會能感受到,但隨之而來是更大的野心和渴望,擔心失去的恐懼和不安……所以,更多時候,金錢往往意味著恐懼,羞恥感,無助感或是巨大的負擔感。
在這種壓力下,我們做什麼都束手束腳。既渴望錢,又本能的在回避和抗拒錢,很難真正的、放鬆的去享受賺錢和花錢的過程,以至於心浮氣躁,輕易陷入各種財務陷阱中。
同時,我們的心在匱乏感的壓迫下,很難去理解金錢背後的社會運作,社會價值的流動,以及人性之間的博弈,對財富的實質和規律,只是一知半解,也就不知道如何賺取和保有。
所以,破除內心的匱乏感,我們才能真正獲取財富。
去覺察匱乏背後的貪心,不要任由對金錢的貪愛之心,主導我們的身心。去看見我們是如何被這種貪愛心所驅使著,去追逐、去控制,去喜怒哀樂的。
讓理性回歸,我們才能從匱乏模式中走出來。
當我們擺脫這種匱乏感,我們會發現:佈施才是發財的因,越捨得佈施越有錢。財富不是抓來的,而是修來的。
金錢的背後是社會價值,社會就是一群不同的人,財富的流動,就是價值的流動。
錢從哪來?錢從給予他人價值中來,從佈施中來。
我們沒辦法長久的控制別人給自己錢,但我們能主動去付出,去為身邊人創造價值。
所以與其為錢患得患失,不如捨棄貪欲之心,去幫助別人,説明親友,客戶,同事領導,某個特定群體……實實在在的讓他們的生活,因我們而改變。
當他人變好了,我們自然會有回報。佈施多了,福報也就來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注意力慢慢的會從向外抓取,回歸到了內心。生活不再是被外界牽著走,而是跟著心在轉變,我們將重新成為人生的主導者。
三
愛的匱乏讓人成為情感孤島
第二種常見的匱乏,是缺愛。
對愛匱乏的人,內心往往很空洞,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在自己:我不值得被人愛,我也沒有愛人的能力。
這種匱乏感,也許是因為從小沒被愛過,也許是在最脆弱最需要關愛的時刻,無人回應,也許是身邊人關愛自己的方式,比較沉重或極端,總伴隨著恐懼和控制……
因為匱乏,所以貪求。因愛而生憂,因愛而生怖,總是沒有安全感!要麼乾脆不敢相信別人,無力回應他人感情,不敢進入親密關係;要麼總在索取,不斷尋求自己被愛的證據,忍不住去控制。
於是,關係成了戰場,戀人成了對手。愛不僅不能彼此滋養,反而互相傷害,越來越孤獨。
總之,對愛的匱乏,會讓我們過於執著。內心無法安寧,活成一座座情感孤島。
只有破除這種匱乏模式,我們才有幸福的可能。
最重要的一點,是覺知。
要對我們自身的匱乏模式有所覺知。不僅覺知貪愛帶來的短暫快樂,也要去覺知伴隨而來的焦灼和恐懼。
覺知我們是如何在愛欲之中迷失的?我們是不是總在討好別人?有沒有過度索取?是否無意識的逃避?是否過度冷淡?是否忍不住控制?是否總在重複同樣的傷害?
當我們越來越瞭解,匱乏模式是如何空耗我們的生命,我們自然會心生厭離,開始有動力來破除這種匱乏。我們才會看到真正的愛是什麼樣的,才能有意識的去體驗到那種讓人安心的、包容的、平等的愛,並從關愛自己開始,讓匱乏的心慢慢充盈。
內心體驗過真正的愛,才有能力去付出愛。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當我們放下貪愛之心,開始對人對己有了慈悲心,真正去接納自己,接納別人。
看到彼此最真實的樣子,去理解自己和別人真實的需求,並學著去給予去享受,讓愛開始流動,我們將進入幸福的豐盈模式。
四
自我價值感的匱乏
讓人生失去方向
最後一種常見的匱乏,是缺少自我價值感。
最明顯的表現,是內心沒有力量,缺少自信。總覺得自己沒有別人好,覺得自己活著沒有意義,自己存在好像沒有價值,總感覺迷茫不知道該做什麼……
越缺少價值感,越渴望證明自己。於是,我們試圖抓住外在一些東西,來標榜自己的價值,以掩飾虛弱的內心。比如特別在乎別人的評價,渴望被人讚美,被人尊重,被人認同。
慢慢的,是否成功,是否有地位,是否有權力,是否有面子,是否被認可就成了一種執著。我們甚至把這些等同於尊嚴,存在的價值。
在這種匱乏感的壓迫下,生活,就成了向人證明價值,捍衛尊嚴的戰鬥。每天疲於奔命,擁有再多也難以安心,整個人的生命搖搖欲墜,沒有長遠的方向。
如何從這種匱乏中解脫?
首先要意識到,沒有任何人事物,能承載我們的生命價值。一切都是無常的,今天說我們好的人,利益一觸動可能明天就說我們壞,不存在永遠的認同,只不過是因緣和合而已。財色名利也是一樣,都在隨因緣而變化。
把價值依託在這些上,無異於用沙子建碉堡,風一吹就散,我們只會越來越虛弱,無力,因為努力的方向,就是錯的。
放下內心的匱乏感,我們才能有長久的安寧。
其次,建立自我價值感,是一個漫長的自我探索的過程,一定要有耐心!價值感需要慢慢培育,我們需要去觸摸內心,去接納自己:接納洶湧的負面情緒,接納揮之不去無助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不堪的過去,接納我們真實的現狀,接納不確定的未來……
只有去真正接納生命中沉重的那部分,我們才能感受到完整的自己。我們有好的一面,有壞的一面,我們整個身心也是隨著因緣在不斷變化。我們的價值,不需要依託任何東西而存在,它也是一種因緣推動的結果。
於是,我們會自發去觀察、去反省:我生命的因緣正如何流轉?在流向何方?向善還是向惡?是煩惱還是安樂?
並且自然的,在一次次大小事件的體驗中,去發現什麼對我們是最重要的、不可捨棄的,慢慢的找到生命價值所在。
人生的使命一直在那裡,但需要我們花很長的時間、精力去尋找它,驗證它。過程需要很久很久,但值得每一個人去為此努力。
所以,給自己時間,先回歸自己但心,去尋找我們的人生使命,我們就會建立一種恒常的價值感,一旦建立它不會以任何外境而轉移,會給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生命能量,去克服困難,獲取真正的自由。
五
向內求從匱乏走向豐盛
總之,不管我們是缺錢,還是缺愛,還是缺價值感,向外求是沒有答案的,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焦慮不安。
一定要看到,被貪心主導的匱乏的心,才是我們痛苦之源。
向內求,在心上花功夫,培育信心,保持精進,隨時覺知,訓練定力,增長智慧,我們才能修掉貪愛之心,真正走出匱乏模式,活出豐盛的人生。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0303ce50d3de6c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