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件事,高層次的人一定不要做!
人活一輩子,什麼叫層次?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講到:“上士聞道,勸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這段話意思是說,層次高的人聽聞“道”會深信不疑的去執行,並且勸解其他人也聽從道。中層次的人聽聞“道”會半信半疑,有時記在心裡,有時候又會忘記。而低層次的人聽聞“道”,只會哈哈大笑,並不會往腦子裡記。
層次高的人對自己的人生和事物的真相都會有一定的把握,他們站的高看的遠,因此也能抓住時機成就自己。
而層次低的人一生混混沌沌,只會將時間浪費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上,並不能把握本質。
這句話也說明了,有什麼樣的層次,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高層次的人,一定不要把時間放在這四件事情上!
好面子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中寫到:“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這段話的意思是,身為大丈夫立身要敦厚,不拘泥於淺薄,內心要樸實,而不要拘泥於表面的虛華。
然而很多的人一輩子都太過在意自己的臉面,甚至為了自己的面子自欺欺人的去說謊。
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有篇文章叫《孔乙己》,裡面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人,為此甚至鬧了很多笑話。
他能穿長褂就絕不會穿短褂,只因為長褂是讀書人的象徵,他自認為和那些做苦力的短褂不同,但卻窮困潦倒毫無能力,過的還不如那些做苦力的。
他自持身份不願意去做苦力,但是為了生活又去別人家偷東西,當大家問起,他只能漲紅了臉,支支吾吾的嚷嚷著:“讀書人的事,能叫偷嗎?”
最後他因為偷東西被打斷了腿,也不知道最後死在哪裡。
一個人,越是強調什麼,就越是缺少什麼,想讓人感覺自己仿佛過的不錯,但現實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其實,日子是過給自己的看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我們不需要為了虛無的面子,將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打臉充胖子,只能打自己的臉,也變不成胖子。
懂得放下面子,你才是高層次的人。
好貪婪
小猴子摘玉米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它摘了玉米丟了草莓,摘了西瓜丟了玉米,結果到最後一個都沒有拿到。
人活在世上,就要懂得適當,不能貪念過重,要知道你貪到最後,很可能一無所有。
在知名的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一開篇,員警就抓捕了一個小處長趙德漢,他貪了兩個億的錢,全都鋪在自己的私人別墅裡,一分都沒動。
有人可能就疑惑了,為什麼他貪了這麼多錢都不花呢?
趙德漢的貪並不是為了追求物質,而是心理對錢的貪欲,他只是享受錢被裝在自己口袋裡這個貪欲被滿足的心理,因此他一分錢都不花,甚至被抓捕時還在屋裡吃清湯麵。
被內心的貪欲控制,最終只會走進地獄。
不屬於自己財物,盲目的追求,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我們要知道,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發脾氣
層次越低的人,脾氣越大,越容易發火。層次越高的人,越能控制自我。
張飛一生驍勇善戰,最後卻死在了自己的脾氣上。
張飛作戰是一把好手,但是為人暴戾恣睢,稍有不順,就拿部下出氣,有一次手下無意犯錯,張飛甚至憤怒到借酒勁將其活活打死,因此他的部下都對他心懷怨恨。
在關羽被殺後,張飛得知消息憤怒至極,下令要部下三天之內置辦好白旗白甲,他要帶孝伐吳。
部下范疆和張達請求寬限些時日,卻被張飛下令打了100大板,皮開肉綻,並要求他二人按時交差,不然軍法處置。
二人早已忍無可忍,於是在夜間趁張飛醉酒將其殺害,並帶著他的頭顱投奔東吳。
張飛之死,就是死在了他的脾氣上。
再厲害的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隨意發火,最後都會敗在自己手裡。
那些高層次的人,都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仿佛沒有脾氣一樣,實則就像水包容萬物,從容不迫。
愛炫耀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隱藏鋒芒,哪怕你爬得再高,也不要讓自己站在風口浪尖上,這其實是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
越是喜歡招搖炫耀的人,越是遭受到別人暗算和覬覦。
在《西遊記》中偷袈裟的黑熊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這個故事的起因就是孫悟空將袈裟拿出來炫耀。
如果不是孫悟空將唐僧的寶貝袈裟拿出來炫耀,也不會被金池長老看在眼裡想要偷走,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一系列事情。
要知道,炫耀並不能為你帶來什麼好處,只會為自己帶來禍患。
而層次高的人,都懂得低調內斂,這才能明哲保身,走的更加長遠。
人分三六九等,不同層次的人,就會有不同層次的生活,願你成為一個高層次的人,知足常樂。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05e8597f9f079f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