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無明,放下執著,除去分別心
有身體,就會有痛苦
有身就會有痛苦,最確定的是老、病、死之苦,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也是最為激烈和嚴重的痛苦。
當其狂風暴雨般襲來之時,不修行,不覺醒之人根本無招架之力,或痛哭流涕,或錐心泣血,但都無濟於事,只能獨自承受這難挨的痛苦,直到生命結束。
師尊看到人不能避免老、病、死之苦,就心生警惕,不再貪圖世間的榮華富貴,決定為自己和世人找到一條解脫之道。
於是他辭親離家,到了山林裡去修道。當時佛所在的地方廣有修道的傳統,家人對子女出家修道,多半是支持的。
未成道之前的師尊,他本是一個小國家的王子,他生下來就是承擔著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的使命。
所以他的出家,就引起了爭議,首先是他的父母不能理解。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最終成道了,他們就完全理解了他。
因為師尊承擔的對眾生的教化,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國家,他使佛學所能夠到達的地方和人們都能受益無窮。
於是,師尊成為世間的聊愈師,他聊愈人們的痛苦之身。《道德經》中也講過身為大患,這是人一切煩惱和痛苦的根本,若無身,斷然就不會有這些痛苦了。
在師尊看來,人之所有身,是因為人有業,人是自身業的製造者,也是自身業的繼承者,只要人不造斷業,他就不斷地獲得身體,在世間輪回。
只有經過聞、思、修的修煉,徹底消除無邊的業障,也即不再造新的業,隨緣消舊業,當人的業消完,就不再獲得痛苦之身,就是徹底解脫了。
這是人走向徹底聊愈也就是解脫的原理。無明推動習性,習性失去業輪,使人不斷造業,系於生死輪回,不能解脫。
所以修道之路,首先要斬斷無明。
解脫,從打破無明開始
比如,小張是一個單位的會計兼出納,他筆尖子一轉,就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豐厚的利益,他習慣於損公肥私,並且手段巧妙,每逢審計都能瞞天過海,巧立名目來擺平。
他並不覺得這麼做有什麼不好,並且他還很占理:人們都是這麼幹的,或者: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或者:不拿白不拿,拿了是白拿。
他被這些歪理邪說給洗了腦,徹底地立於為自己所獲得的不正當利益進行嚴正辯護的立場。他就是由於無明,不能夠走上解脫之道。
後來,小張膽子越來越大,私吞了幾十萬的公款,被判了十幾年有期徒刑。
從小張的事例可以看出,解脫是從打破無明開始的。
如果小張自己認識到,或者經過高人點化認識到貪得無厭的大患,能夠見好就好,及時止住貪婪的行為,也許就夠避過牢獄之災,平安著陸。
經中說,一切法由心所造。那麼,心的認識功能才是最為重要的,也就是說,心首先要明白事理,這就是打破無明的表現。
事理既明,人就會自覺避開險路,走上那個寬闊的人間正道。這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認知問題。
認識包括認知自己和認識世界。其中認識自己才是最為重要的,並且為認識世界打開方便之門。
自古以來的聖哲先賢信都提倡並履行認識自我的修行和實踐。蘇格拉底勸人們認識自己,孔子勸人認識自己,佛也勸人認識自己,這三種截然不同的學說都要求人們認識自己。可見認識自己的重要性。
至於禪宗的修行,也是一條認識自己的道路,人們通過打坐參禪,歸根結底是要打破牢關,重見天日,也就是斷執我執,這就是認識自己的修行。
人們雖然好像最熟悉的是自己,可以人們對自己內心裡所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人的內在習性是暗箱操作的,人們完全看不到。
只是看到外部鑄成的錯誤後果,然後再事後諸葛亮般的評議一番,或懊惱一番,卻不知道想辦法消滅那些不良的習性,從而打破它對人命的牢固把控。
修習正念,斷除我執和我慢
於是,人的五蘊身心就成為一個痛苦之身,這當然是由於人在無明的狀態下,對它們產生我執而造成的。
我執實際上是一種認同,是對於“五蘊中有個我”這個假命題的認同,造成一種深重的執念,不經常刻苦的得力的修行,是萬難輕易就解開的。
除佛之外的古聖先賢所說的認識自我,充其是達到諸如佛學中的思維修獲得思慧的層次上,這是不究竟的,是不能夠徹底認識自己的。
因為唯有進入修慧的歷練,也就是修習正念,直觀自身的習性,並當下斬斷它,能過這樣反復的修煉,開發出無上的真正的智慧來,才能夠除去我執和我慢,達到自我認識最高的境界,這樣才是真正的徹底的自我認識。
這對普羅大眾來說,似乎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達到世間的聖賢的程度已經實屬不易,況且還要進一步提升,達到佛學中規定的大徹大悟的程度,就更加令人不敢企望了。
事實上,也沒有那麼難。修習正念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作業內容,也可以成為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
正念修行稱為“輕修行”,它是區別於那些正襟危坐的密集修行的,也不用出家修道,就是在紅塵中修煉,雖然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但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堅持修煉,日久見真功。
有了正念之後,就可以有效地克制或斷除我們的內在習性,獲得心地的光明。佛學中稱這種狀態為“心解脫”。
這是需要在斬斷無明,獲得聞思智慧之後,就要進行的修慧鍛煉,佛學中稱之為“悟後起修”。
通過這一步的修行,就能夠最終解決人們生命所面對的一切煩惱和痛苦,達到真正的“看破、放下、自在”斬斷無明,就是看破;消除習性,就是放下,剪除煩惱就是自在。
過一種看破、放下、自在的生活方式。以修正念自助愈痛苦之身帶來的煩惱和焦慮,首先慢下來,讓正念注入,讓生命變得高效而幸福。
這是一切人都嚮往的生活方式,幫助更多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也正是我們團隊的發心。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42ec8e88a6e161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