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福報越大,磨難越多”?
有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也有人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行。
福報越深厚的人,越能幸福安康。所以,世間眾生皆喜歡修福報,以期為自己或者子孫後代積累深厚的福報。
但是,有人卻說:“越修,福報越大時,痛苦就越大”,這是為什麼呢?
痛苦是一種悲憫
首先,來看個小故事:
芝諾是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他曾提出了一個“知識圓圈說”。
某天,一位學生問:老師,你的知識比我們的知識深厚幾倍,你對問題的看法和解答都很正確,為什麼卻常常懷疑自己的解答呢?
於是,芝諾在桌子上順手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
他指著兩個圓圈說:“小圓圈內的是你們知道的知識,大圓圈內的是我知道的知識,而兩個圓圈外的知識是我們都不知道的。
小圓圈的周長比大圓圈的周長小很多,所以我接觸的無知的範圍比你們接觸的無知範圍大很多,這就是我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芝諾將知識必做圓圈,揭示了有知和無知的辯證關係。
一個人知道的知識越多,接觸和觀察的範圍擴大,就越覺得還有很多問題不明白,因而就會常常懷疑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
反之,一個人知道的知識越少,接觸和觀察的範圍越小,就越覺得自己知識淵博、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也因此不會常常懷疑自己的結論。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案例,年齡越大、知識越深厚、閱歷越豐富的人,越會保持謙虛和好學;而年齡越小,特別是十七八歲青春年少的時候,很多人反而會很張狂,會覺得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尤其是古時候,古代的學科比較單一,不像現代社會這麼精細廣泛,古人也會出現少年輕狂的情況。
比如,一個人讀過很多書,記憶力很好,周圍人都誇他聰明伶俐,他就會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智慧非凡、聰明絕頂,有很多人就說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留給世人的便是一個智者的形象。
但是,古人因為現實條件和科學技術的限制,他們所知道的知識並不比現代人多。
所以,所謂的“福報越大,痛苦越大”,這種痛苦實際上是一種悲憫。
福報越大的人,他的心量打開了,眼界觀察的深度和廣度都和以前不同,他能看到世間有更多處在七情六欲的折磨中。
比如,有的人被***所折磨,有的人被嗔恨所主導,有的人被愚癡牽引……
這些人在六道中不斷地輪回,永無止境地遭受痛苦。
福報大的人看到這些被折磨、不斷遭受痛苦的人,就會心生憐憫和同情。
所以,“越修時,福報越大,痛苦也就越大”,這種痛苦並不是真正的痛苦,更多的是一種悲憫和同情。
痛苦是因為無能無力
佛學中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每個人都是隨業流轉、隨業受報,過去世造下的善業、惡業,今生成熟後都會回報到自己身上。
除了因果規律外,佛學中也講究因緣。
人與人之間相遇、相識、相交產生的一切聯繫都需要因緣,這種因緣也是過去世結下的。
比如,過去世結下善緣的人,今生相見就會覺得很熟悉,很想跟對方交朋友;過去世結下惡緣的人,今生相見就會彼此厭惡、憎恨。
若是兩個人之間沒有因緣,今生很難相見,即便相見也基本上不會產生什麼聯繫。
所謂的“越修時,福報越大,痛苦也就越大”,這種痛苦是福報大的人看到受苦的人心生憐憫,但是卻沒有因緣去幫助他,這時候他內心中就會生起巨大的痛苦。
但是,這種痛苦的感受和世間人在苦難、困境當中生起的痛苦不一樣,這種痛苦是通過慈悲和憐憫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caf8802f2c82ee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