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障”重的人,一般會有這幾個特徵!
《壇經》中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人的本性具足,每個人都有佛性,都能覺悟。
既然如此,為什麼很多人修行多年卻無法解脫,仍然在苦海中掙扎呢?借用南朝梁代釋慧皎大師的話來說:但是我業障未消耳。
那麼,業障深重的人身上有哪些特徵呢?業障應當如何消除呢?
業障深重的人有什麼特徵
生活中業障深重的人,無非是身口意三業不清淨。
其實業障深重的人身上有哪些特徵,這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間常見的說法,一種是專業的說法。
1、常見說法
首先,心性殘忍就是業障深重的表現。如果一個人對父母、鄰居、子女、伴侶、親友比較冷漠、自私、殘忍,這樣的人就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其次,如果一個人經常坐臥不安、失眠多夢、噩夢連連、心浮氣躁,這也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再次,喜歡與十惡業發生關係。比如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等,這樣的人也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最後,愚癡也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愚癡不是不聰明的意思,而是成年後分不清楚善法與惡法、真法與假法、正法與邪法,這種人就是愚癡的人。
所以,愚癡並不是指學技術慢、成績不好等,而是指一個人沒有判斷、分析、抉擇、分辨善惡的能力。
這種愚癡的人,也是業障深重的一種表現。
2、專業的說法
業障深重的人身上通常有三個特徵:
首先,凡是有身見的人就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身見分為常見和斷見兩種:
常見是指在身體中有一個長生不老的靈魂,即便身體老了、死了,靈魂也能在其他世界上生存。凡是有這種觀點的人,都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斷見是指生命只有從出生到死亡的這一段時間,人死如燈滅,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凡是有這種觀點的人,都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所以,業障深重的第一個特徵其實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認為有永恆不滅的靈魂,二是認為人死後便什麼都沒有了。
其次,凡是今生信受奉行一些莫名其妙的戒律、教條、觀念的人,都是業障深重的原因。
比如,有人認為吃素是修行,不殺生是慈悲;有的人認為苦行、三步一拜是懺悔業障;有人認為燙戒疤、苦行等能消除業障;有人喜歡持守戒律,認為這樣才是真正的弟子。
這種觀念、行為被稱為戒禁取見,因為它與一個人走向解脫、證得涅槃、證得果位沒有絲毫關係。
所以,受持錯誤的、所禁止的、和導向解脫毫無關係的戒律的人,本身就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最後,凡是多疑的人也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一個人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論不屑一顧,他認為有比苦集滅道更殊勝、更快速的修行方法。
尤其是那種皈依很久卻不瞭解四聖諦的人,他們對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之外的修行方法依然很虔誠、很狂熱。這樣的人,就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如何消除業障?
佛說:隨業流轉,隨業受報。每個人都是業的造作者,也是業的繼承者。造善業得善果,造惡業得惡果。
那麼,如何消除過去造下的惡業呢?
1、消業障的理論來源
“消業障”是很多佛弟子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是在釋迦牟尼佛的佛學中沒有消業障的說法。
其實,消業障的理論來源不是來師尊的教導,而是來自印度的耆那教、婆羅門教等。
這些信仰中認為,一個人今生只要通過努力做某些事情,可以減輕或消除過去世造下的惡業以及惡業的影響。
而在釋家學說中認為業障不能消除,它是你過去世造作下的,今生感受到的只是過去世造業的結果。所以,業障也不能消除。
不過,現在的確實有很多人講究消業障,並且圍繞消業障創造了很多方法。
比如,誦經、抄印、畫像、造像、建寺院、為寺院捐獻物品、供養鮮花水果或者放生等等。
這些方法在師尊看來全都是錯誤的,他從未提倡、教導過弟子去消除業障。因為,消業障的理論來源並不是釋家學說中的,而是來自耆那教和婆羅門教。
那麼,如何看待過去世造下的業障或者今生已經成熟的業障呢?
首先,無論是善業、惡業還是無記業都是過去世造作的,今生只能坦然接受。
其次,提倡活在當下,不要將時間和精力耗費在回憶、回想過去。
所以,在今生、此時此刻的生活中,你要轉變觀念,要懂得依照理論、引導走向解脫、走向沙門四果、得法眼淨、證得涅槃,這才是師尊對佛弟子的要求。
2、今生如何走向解脫
既然過去造下的惡業不能消除,那麼今生如何走向解脫、走向涅槃、獲得智慧呢?
首先,親近善知識,請教善知識。
善知識是指智慧和慈悲都達到圓滿程度的人,在生活中要知道哪些人通曉知識?哪些人的知見是正確的?
學會分辨、抉擇善知識後,要主動親近善知識,虛心、誠懇地向善知識學習、提問,請求善知識為自己推薦適合的經典或講授修行方法,這就是佛學中講的聽聞正法。
其次,要如理作意。
孔子曾在《論語》中說“學而時習之”,對已經聞思到的知識理論,要經常用心思維,不能忘記,然後按照善知識的指導繼續努力、實踐、修行。
最後,要法次法向。
法次法向又叫做法隨法行,按照善知識的指導,用心聽聞、認真思維記憶之後,朝著解脫、走入法流、走向涅槃、證得果位元的目標努力前進,今生至少要證得須陀洹果。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db26d2487f60f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