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的奧秘,不要一味索取,而是學會佈施
知足是最真實的富裕
貧窮而知足,可以賽過富有;有錢的人要是時時刻刻都在擔心他會有一天變成窮人,那麼即使他有無限的資財,實際上也像冬天一樣貧困。
——莎士比亞[英國]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老人家樂善好施,他連自己所擁有的唯一的房子都想佈施給困苦的人。
於是,他就在自家門口樹立了一個牌子。上寫:“本人願將自己的房屋佈施於人,如有需要者,速來領取。”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但一連幾天都沒有人來領取這個房屋,主要是人們不忍心拿走老人唯一的住處。
可有一天,有個當地的富翁卻進了老人的院落,說道:“老人家,我來接受你的佈施了。儘管我什麼不缺,但是看到你這房屋四周青山環繞,流水淙淙,真像一個世外桃源啊,這裡適合我養老,我最適合來領取這份厚禮了。老人家,你不會說話不算數吧。”
老人聽完之後,歎道:“做人最要緊的是知足啊!你擁有住不完的房屋,已經什麼都不缺了,就缺少一顆知足的心。你要這個房屋作用實在不大,它應該屬於沒有房子住的人。”
於是,老人就拒絕了富翁的要求。
荀子說:德比于上,故知恥;欲比于下,故知足。
富翁只看到自己的需求,他永遠不會知足的,因為人的需求也即欲望是無止境的,即使擁有了全世界的財富,人仍然不會滿足。這叫欲壑難填,最終成為葬送自己的深淵。
當人們的欲望過於強烈的時候,就應該觀想一下那些遭受疾病和災難摧殘的人們,想一想世界上還有很多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的人們。
他們的要求是如此簡單,只要活下來就謝天謝地了,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就別無他求了。
追求更多的感官享樂有什麼意義呢?不如關注大眾的疾苦,慈悲眾生,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佈施得福,索取消福。而不節制欲望的人,就會變得一個隻索取、不奉獻,處處不招人待見的、毫無用處的人了。
懂得知足,才能幸福
知足之人是幸福的。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仍憂鬱滿懷,而知足者睡在門板上都感覺快樂無比。
當看到半杯水,知足者會感恩還有半杯水能夠使用;不知足者卻抱怨只剩下半杯水,不夠用了。
正如荻原朔太郎說:所謂幸福的人,是只記得自己一生中滿足之處的人;而所謂不幸的人只記得與此相反的內容。
這就是人生態度的差異,決定著人生成果的差異。知足者會越來越豐盛,而不知足者會失去他所擁有的一切。這實質上還是智慧與愚蠢的差別。
知足者樂觀向上,具有無窮的創造力,他所缺乏的一切都能獲得;而不知足者只會一味地索取,壓榨式、勒索式地對待他人,不斷喪失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豐特奈爾說:幸福的最大障礙就是期待過多的幸福。
人的福報是有一定量化的,追求超過自己福報的幸福就是僭越的行為,那麼就得不到天助神佑。
於是,在世間求福的道路就異常艱難,人就感受不到快樂與幸福了。
不懂得“知足常樂,能忍自安”的人,就會陷入了佛學中說的“求不得苦”,不知足、不能忍,人生就憂患重重,擺脫不了生命的負擔。
正如大詩人李白詩中所說“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就這樣盲目的追下去,就會精疲力竭,無以為繼。
儘管說在科學、藝術或事業上,不滿足於現狀能夠激發人更大的創造力。
正如王爾德所說,“不滿足是一個人或一個國家走向進步的第一步。”但大發明家愛迪生見到世人由於不知足而招致苦難,仍舊感歎著:知足是人生在世最大的幸福。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還沒有結婚的時候,曾與六七個朋友一起住在只有十多平米的一個小房間裡,然而他的心裡總是充滿快樂,臉上掛著笑容。
於是,就有人問蘇格拉底:你跟那麼多人一起住在一個小房間,為什麼還這麼高興呢?
蘇格拉底說:“我和朋友們住在一起,隨時隨地都可以交流思想和感情,難道不值得為之欣喜若狂嗎?”
不為物役,心才舒展
不久之後,朋友們相繼都成了家,搬了出去。這間屋子裡就剩下蘇格拉底一個人了,但他仍然很喜形於色。
於是,又有人問蘇格拉底:現在這個小房間只剩你一個人了,你為什麼還是這麼高興呢?
蘇格拉底答道:“我擁有很多書籍,每一本書都是一位好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怎麼會感到孤單呢?況且我時時刻刻都可以向他們請教,這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嗎?”
智者不管在任何的處境裡總有自得其樂的辦法,這是因為他們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越是艱苦的環境就越是磨礪身心的最佳場所。
在物質生活上懂得知足,就等於給精神生活騰出了更大的空間。一切智者都是喜歡極簡的生活方式,不為物役,心才舒展。
老子在《道德經》裡告誡世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們有追求成功和幸福的權利,若不循中道,不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就會反其道而行,因貪婪招致禍端,自遺其咎,便從此于成功幸福無緣了。
我們要的是一種知足、感恩,同時也創造、享用的生活方式,以生活中的正念為基礎,自助聊愈因貪欲和不知足帶來的內心焦慮和困擾,引導選擇該生活方式的人們走向成功幸福之道。
懷著深愛投入到生活中,慢下來,讓正念注入到每一個細節裡,用心感知、體會當下發生的一切,對當下擁有的一切知足、感恩,這樣就能夠看到生命的真實,從而獲得內心的解放。
生活不在別處,只在當下。這就是覺醒的新世界,有愛,有正念,有真相,有知足和感恩的心情。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e95c0ecb741f01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