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家長總抱怨孩子不聽話,沒出息,不孝順,這樣的人該怎麼辦?
父母親對孩子的抱怨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早期抱怨更多的是孩子不聽話、不順從,孩子長大後抱怨得最多的是孩子沒出息或不孝順。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總是不聽話,這就涉及你作為父母的認知,對自己對孩子的認知。
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人?是一個乖乖聽話的人?還是成為他自己?你怎麼認知,你的反應就會不一樣。
尤其人小時候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時期,有三個關鍵階段需要外界引導,尤其父母的引導,你要是擺不正位置,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個關鍵期是2-3歲的時候,孩子開始出現明顯的自我意識。
2歲多的孩子,會很喜歡唱反調,總是說不。該睡覺了他說不睡,讓他吃飯他說不吃。徵求他意見時候他會說不要……
他們有著非常強烈的想要自己做主的意願,他會想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要求自己來。
那你當父母的,如果不知道孩子身心發展特性,你有可能就不懂得包容理解。
有人就覺得,孩子開始不聽話了,調皮搗亂了……所以,有的父母就不會去支持孩子的這種自我感,而是採取剝奪態度。
你的態度是支持還是剝奪?這是第一個分界線,對孩子的成長很關鍵。
其實抱怨有可能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如果父母自我太強,總把自己意願強加給孩子,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就容易抱怨。
也有少數父母的抱怨,是覺得孩子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和壓力。尤其有的自己才十幾歲二十出頭,懵懵懂懂的早早當了父母,根本沒做好準備。
而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對人生活的衝擊是全方面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坦然接納。
所以,有的父母會怨孩子,生孩子後過得不好,把現實的不滿、對伴侶的不滿全怪到孩子頭上。孩子稍微不如他意一點,就會抱怨孩子不聽話。當然,這種情況還是少數。
第二個關鍵期是孩子上學後。
他的人際關係不再局限于原來的親子關係或和父母親的三角關係,更多的是建立跟玩伴的關係!有時候像過家家一樣的。
雖然重心還是和父母間的親子關係,但他慢慢把重心移到同學、朋友身上來。
父母也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學校的老師才是,老師說話比家長管用。
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你就不太會有抱怨,不理解的話,你會覺得孩子不聽你的話,什麼都聽老師的不聽我的,很多心裡話只和小夥伴說不跟自己說……
有些做父母的,甚至沒辦法真正和孩子溝通,所以孩子也什麼都不跟他們說,有這種情況。抱怨就更多了“孩子跟我一點都不貼心”。
其實,喜歡抱怨孩子不聽話的父母,往往並不是太強勢,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孩子不聽話,有自己想法的。他只是不滿,所以要說!
那些真正強勢的父母,會想辦法讓孩子乖乖聽話,也就沒這種抱怨了。
但如果你還一直這樣抱怨下去,孩子跟你之間會越來越疏離,關係越來遠的!
甚至厲害些的,孩子還會對你有敵對情緒,彼此越來越怨恨。
等到了青春期,你們之間的問題就更嚴重了。青春期是第三個關鍵階段,哪怕原來聽話的孩子,這時都可能會出現逆心。
十多歲的孩子,他能看到了你父母親的很多不足,曾經父母是孩子的天,這會他會發現,你在社會上混的也不是很如意,也知道老師就是一個普通人,他對權威的這種信任敬畏會沒掉。
除非作父母的確實很優秀,那孩子可能還是很認同,否則孩子很容易會看到父母就是普通人,甚至很多方面還不如我呢?
十四五歲的孩子,他的智力已經發展得很好了,會覺得父母也不過如此,那他又怎會無條件按你說的去做呢?
他真正在意的,是他的朋友同伴。如果交的朋友好,那他也跟著變好。如果交的朋友墮落,他也會受影響。
所以,這階段的孩子很容易跟社會上混的人一起。父母當然擔心了,一干涉阻止孩子卻不聽,就會焦慮憂慮進而抱怨了。
其實這階段,你得看孩子做本身生命力的強弱。如果孩子不弱勢,你只要他不傷害自己,不去傷害別人、做太出軌的事情,你都不用太擔心,無非就是不聽你話。
一個稍微明智的孩子,他不會做太出格,知道底線在哪裡。也知道他現在經濟需求還是靠父母,不會做得太過分。
如果孩子太出格,其實你也很難幫到他,抱怨也沒用。
一方面,到了青春期父母發揮的影響作用已經很小了,已經不服管了,教育孩子得趁早趁小。
另一方面,因為有的孩子是智商問題,有的是人格出問題了,可能因為特殊的成長背景,或過去的一些因緣有了人格障礙,比如反社會人格的孩子非常殘忍,根本不把人命當回事。
父母已經做不了什麼了,我們先把這一類情況放一邊。
大多數情況來說,抱怨來自于你對孩子的認知和對你自己的認知。
你是不是在世試圖把自己的人生意願強加給孩子,還是你只希望孩子成為聽話的人,這需要你自己去弄清晰。
在這個基礎上,你要進一步去看,你是不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響而不自知?
比如你父母親是不是從小希望你成聽話,然後你就按這個去要求孩子?如果你完全沒有覺知,照搬了父母的模式,肯定對你對孩子都不好。
其實一個懂常理的人,一旦意識到、領悟到這一點,他就能很快從這種模式裡走出來。
第二類抱怨,集中在孩子成年後,上大學或已經工作了,父母抱怨孩子沒出息。
這也分兩種看,一種父親本身混的不錯,取得了一些社會成就,他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還有的父母自己沒成功,希望孩子把自己沒成功也成功了,彌補遺憾。
不管你是哪種,作為父母的你都要從抱怨中走出來。
你很成功,不代表孩子也要成功。每個人的因緣不同,而且你有沒有給孩子走向成功足夠的支持呢?
往往一個成功的父親母親,有時候反而對孩子成長支持不夠,如果你太關注自己的事業了,那留給孩子的時間精力和陪伴並不夠。
物質充裕彌補不了孩子的情感匱乏,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勢必造成影響。甚至很多父母的成功,是犧牲了孩子的。
等孩子長大,又要求和自己一樣成功,這怎麼可以?比如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非常令人敬佩,為大家犧牲小家,只能把女兒寄養在老家,可等孩子長大都認不出媽媽了。
對孩子來說,有些缺失錯過了就很難去彌補了。
每個人因緣不一樣,你得接納孩子的現狀,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你父母要清醒的認知到這一點,才能停止抱怨,從你自己的模式中走出來。
另一種自己失敗,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的父母。
孩子厲害,他引以為傲。孩子不夠成功,他覺得自己教育失敗,抱怨孩子沒出息。
忘了哪看過了,父子爭吵,兒子就對爸爸說:“你希望我成為那種人,你自己怎麼不做這種人?”
孩子說得沒錯,你拿自己都沒實現的願望,來要求孩子,他怎麼會服氣?
這世上有人成功就有人失敗,成功的往往是少數。
你得看清楚這個事實,接納你只是一個普通人,接納你的孩子也是一個普通人。當普通人並不丟人,也沒什麼不好的。
如果你不甘心,那你自己保持努力別放棄,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示範,一個榜樣,而不是把你的要求強加給孩子,希望他去替你實現。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父母給孩子樹立一個努力的榜樣典範,那孩子的心靈深處,他有一個很正面的父親形象,這就非常好非常好,也是父親做的示範。
所以,如果你覺得子女沒出息,你能不能先回到你的本位上,你自己去努力?至少付諸行動,做給孩子看,而不是總嘴上要求孩子去努力。
當孩子看到,我的父母是努力的,未必要你有多大成就,對孩子都會有正面影響,這就叫言傳勝於身教。
再多的要求和抱怨,都不如你自己親身示範下。
把你的關注點,從攀比抱怨中收回來,著眼于孩子的未來,轉移到真正產生作用的地方去,親子間的關係就會變化,溝通和相處都順暢很多。
還有些對孩子的抱怨,是因為複雜的家庭關係。
比如有的是單親離異家庭,重組家庭,一大家子關係很複雜,把孩子捲進來了,然後覺得孩子不貼心不公道。
比如,父母離婚了,媽媽拉扯孩子長大,結果孩子卻和爸爸親。媽媽就不停抱怨,孩子不懂事,對不起自己的付出……
其實,這種孩子最可憐,很多孩子成了父母的出氣筒或是砝碼和工具。這些情況裡作父母親的,最重要的一定是自己弄清楚:你到底想幹嘛?當你抱怨孩子的時候,其實是你不願意承擔你的責任。
一定要明確你的責任是什麼,要有界限。這完全是你們大人之間的事,不能把你們的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去!
如果離婚後一個孩子只向著媽媽或只向著爸爸,難道這個孩子是正常的嗎?
離婚一般雙方都有責任,哪怕是爸爸出軌導致的離婚,明智的媽媽也希望孩子的心裡對爸爸有一定尊重在,這對孩子才有好處,而不是這樣把孩子當仇人!
如果一個家長從小就鼓勵,強迫孩子把爸爸或媽媽當仇人,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做父母的必須要自己認識到這一點。
有些孩子真的很可憐,父母離婚後,有時候拼命去搶孩子,有時又把孩子當皮球互相踢。
他如果真做了什麼不那麼好的事,不也都是你做父母的教出來的嗎?與其抱怨,不如檢討自己反思下你的教育。
有些孩子由於童年的缺失,他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常常不順,做父母的又是愧疚恐懼,又焦慮無力,最後變成抱怨。
比如,有的孩子從小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大的,父母關心很少,甚至是直接留守兒童,放老家交給老人帶的。
老人的管教方式,多少都有些問題。都說隔代親有的孩子被過度溺愛,脾氣很大無法無天。
有些重男親女的觀念,會放養忽視女孩,孩子就膽子非常小,經常受欺負。
還有些性格觀念不好,孩子的性格也容易養歪一大堆壞毛病……等父母意識到問題,再接孩子到身邊帶著,想去改造就很難改了!
這時當父母的一定不能急,也別抱怨,得根據你實際的條件和能力來幫助孩子。
如果你學習能力不錯,那你要多學下心理學、佛學這類知識,並做好長期準備,你和孩子之間需要非常漫長的磨合過程得按年算。
你在家得承擔類似心理諮詢師這樣的角色。如果你有經濟基礎,可以讓孩子長期做心理諮詢,來輔助改變,否則很難改變。
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能力,既沒經濟基礎,又無這種學習能力,甚至連意願都沒有,那你也別抱怨孩子了,而是要去懂得接納孩子。
接納你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去關愛他們,多陪伴他們,慢慢去影響,不強求結果。
同時,在關鍵問題上對孩子在進行教育,做一下補救,防止孩子走極端。
比如對女孩子,一個是做安全教育,學會自我保護。一個是自立自強的教育,學會獨立生存。
對女孩子的虛榮心,一定要做正確引導,很多女孩子都毀在了虛榮心上。
還有一種抱怨,集中在孩子的情感婚姻上,尤其是成長背景複雜,原生家庭不幸福,童年有陰影或和父母親關係從小有問題的孩子。
他們長大後的情路,往往比家庭幸福,親人和睦的孩子要難上很多很多,就不那麼容易平順的結婚生子。
當父母的有的怕孩子做錯決定,有的擔心孩子孤獨終老,有的是為了自己三代同堂的期待等等,會摻合子女的婚姻家庭,惹出很多抱怨。
這種情況做父母的,一定要心態放平,明確邊界,學會放手,去接納包容孩子的選擇。
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人生了,他們有自己的因緣,也有權利去體驗,去決定自己的婚姻和生活。
總的來說,對孩子的教育確實是人生的一個大課題。當父母的要有意識的去修,把教育孩子當成一種修行來修自己。
懂一些心理學,尤其發展心理學,你會更理解孩子。懂一些佛學,懂得來人生生命的真相和規律,你會更明白教育的方向,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人生。
給孩子做好人生教育,其實比成績比技能重要多了。
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都沒有概念,你怎麼可能教育好孩子?很多父母一生都缺乏這個,結果自己沒過好,孩子也沒教好。
所以,教育孩子,先從自我教育開始。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ee807bf6ac922c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