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情感心理> 正文

佛說兩種慢人

佛說兩種慢人

佛說兩種慢人

.

美國心理學家納旦尼爾.布蘭登博士在其名著《自尊的六大支柱》中指出,自尊涵蓋自我效能感與自我價值感兩個方面。

自我效能感就是對自己有信心勝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自我價值感就是覺得自己有價值,值得擁有幸福生活。

《哈佛幸福課》進一步提出了自尊的三層模型:

依賴型自尊,就是需借助他人表揚和贊同而來的自尊;

獨立型自尊,就是不取決於別人的評價而自我內在產生的自尊;

無條件型自尊,是一種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自尊,無需依賴任何比較與評價。

這三層自尊模型存在於每個人的自尊發展過程中。

而自尊發展是漸成型的,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依賴型自尊的發展期,

如果我們通過了健康的依賴型自尊發展期,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培養成獨立型自尊;

如果經過足夠生命體驗歷程的健康獨立型自尊發展期,有可能會昇華到無條件型自尊。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停滯在依賴型自尊的發展期,

沒有培養成獨立型自尊,就成為高依賴型自尊的人。

假如你是一個高依賴型自尊的人,你好像是為別人活著的,

你的生活不斷受到他人看法與評價的影響,好像別人就是那個《白雪公主》裡的魔鏡,

你只能通過魔鏡才能看到自己一樣,把別人的評判當作自我感,

無論是自我效能感還是自我價值感,全憑人家一張嘴。

這種自尊往往與傲慢或者自卑相關。

當你的成長環境中充滿誇讚與榮耀時,高依賴型自尊必然成為傲慢甚至驕橫。

當你的成長環境中滿是責難與批評時,高依賴型自尊也容易成為自卑與不自信。

所以高依賴型自尊是不穩定的類型。

2600多年前的覺者對自尊有深入而全面的認識與瞭解。

覺者對自尊、傲慢、自卑等的論述被譯成“慢”,

慢就是分別勝劣高下之心,有“令心高舉”的特徵,有一種想讓別人高看你一眼的衝動。

《雜阿含經187經》中討論了七種慢:

1、慢,對於不如自己的或者與自己相當的,生起我勝過他或者我與他相當之心,令心高舉。

2、過慢,對於與自己相當的,認為自己勝過他;對於優於自己的,認為自己相等。這兩種都是過慢。

3、慢過慢,對於遠勝過自己的,還認為自己勝。

4、我慢,對於自己的身心五蘊執著為我我所,令心高舉。

這與心理學說的自尊本義相關。

這是證得四果阿羅漢才能徹底斷盡的。

所以不要輕易說別人“你怎麼有我慢心”,

我們有我慢心很正常啊,難道你沒有我慢心嗎?難道你已經證得四果阿羅漢了嗎?

5、增上慢,未證言證,未得言得,就是你實際上並沒有證得禪定,你說自己已證得禪定;

你實際上並沒有開悟,你妄稱自己大徹大悟……這是我們要非常注意的,是犯根本戒的嚴重問題!

6、卑慢,簡單說,就是自卑。心理學家阿德勒也認為自卑與傲慢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7、邪慢,其實自己毫無德行,卻自稱自己擁有高尚的德行。

這也是需要我們特別要加以注意避免的問題。因為果報嚴重,又障礙修行。

在本經中,覺者就特別斥責了兩種慢人:

一是邪慢人:

實際上自己毫無德行,卻輕蔑毀誣真正的智者,

愚癡啊,為了蠅頭小利,這種邪慢人,當知就是第十三種領群特。

二是增上慢人:

自己尚未證得的自稱已證得,並且以此獲得的地位與名譽去毀壞別人的名譽與地位,

這種增上慢人,是極為卑鄙無恥的,當知這就是第十四種領群特。

我們要認真瞭解“自尊與我慢”,更要遠離邪慢與增上慢,其他幾種慢心可以在學習與修行過程中逐漸去轉化去淨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