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不同的生命境界,你在哪一層?
.
2600多年前的覺者對形形***的不同的有情生命類型已經有了豐富而深刻的認識。
覺者把有情生命稱為“眾生”,為什麼稱為眾生呢?
《長阿含經·世記經》中說“眾共生世,故名眾生”;
《雜阿含經122經》中覺者說“於色纏綿染著,故名眾生;於受、想、行、識纏綿染著,故名眾生”。
根據有情眾生的不同生命境界,分為欲界、***、無***——
主要就是根據有情生命對於色、受、想、行、識等產生的纏綿染著的不同程度來界定的,
而所謂的纏綿染著就是各種煩惱心所,如貪、瞋、癡、慢、疑、邪見等,而各種煩惱都是以我執為中心的。
一般來說,以色身執為我,
我執越重,越傾向於被色身本能欲望所主導所控制的有情眾生,
煩惱也越重,生命境界也越低。
以感受執為我的有情眾生,俗話說的“跟著感覺走”,往往是情感主導的人生。
以思想執為我的有情眾生,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
容易困在思想中,成為思想的奴隸。
以意志執為我的有情眾生,極端的代表就是哲學家尼采所謂的“超人”,
結果尼采本人也瘋了——意志崩潰了。
以心識執為我的有情眾生,極致的代表是唯心主義。
欲界眾生,往往是以色身執為我、以感受執為我這兩類為主的有情眾生居多,
我執越重,貪瞋癡煩惱越熾盛,生命境界越低下,
往往容易墮落為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眾生。
而我執較輕、貪瞋癡煩惱較薄、具足十善業的有情眾生,往往成為欲界天眾生。
有一部分有情眾生雖有福業卻易瞋好鬥,成為阿修羅眾生。
人道眾生是欲界眾生中最複雜的,具備各種可能性,
佛由人成,仙可人修,魔是人做。
人間本身也潛藏了六道的特質,好的善的樂的,稱為“人間天堂”,壞的惡的苦的,稱為“人間地獄”。
更關鍵的是,人在六道中最重要的是有選擇權,在三惡道中是根本沒有選擇權的,
而人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對一個身心健全的人來說,
是有相當程度的選擇權的,這就意味著你作為一個人,
你可以選擇自己未來的生命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運,甚至創造自己的命運。
因為覺者發現了一個生命的根本規律:生命是由業力塑造的,由業力主導的,由業力決定的。
而業是已經完成了的行為,包括意業、語業和身業。
雖然已經過去了的業,我們無法去改變,
但我們可以從自己當下的身、語、意三種行為開始做起,
修正我們的身、語、意的不善行為,這就是修行。
這是一個心智健全的人可以選擇的。
中國儒家《大學》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如此。
***眾生,是已經暫時厭離了色身本能欲望、平息了情緒起伏的眾生,
他們基本上暫時擺脫了情欲的困撓,沉浸在自己心靈世界裡,
他們的心專注而穩定,他們暫時擺脫了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官接受外境刺激的困撓。
這種境界是通過修行禪定可以達到的生命境界,也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生命境界。
無***眾生,是在獲得四禪生命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厭離有形的色身和外在世界存在,
不依賴於有形的色身和外在存在,純粹心靈境界,
達成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四種超越***的生命境界。
在欲界、***、無***三種生命境界中,有兩種分類方法:
一種是依有形的色身,可分為有色與無色,欲界和***眾生都屬於有色,無***眾生屬於無色。
另一種是依想,可分為有想、無想和非想非非想三種。
這裡的無想是指修行者主動讓心中止心智認知活動而且保持這樣的生命狀態。
無想天是屬於***天。而非想非非想屬於無***天的最高境界,更是特別的狀態,
其生命只存在並專注於一個意識點上,這個意識點就是無明的源頭。
除了無想天和非想非非想天,其餘的眾生都屬於有想的有情眾生。
無論是有色,無色,或者是有想、無想和非想非非想的有情眾生,
都是有因有緣而成就的,都尚未解脫生死輪回。
而覺者已經斷除了所有的煩惱,熄滅了成就有色、無色,
或者是有想、無想和非想非非想等的所有因與緣,滅盡無餘,又怎麼會去肯定與認同“如來死後有、
死後無、死後有無、死後非有非無”這樣的觀點呢?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e8694dea869555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