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實相到底是什麼?佛:不可說,不可說
.
2600多年前,當時的古印度修行者和哲學家都熱衷於探討關於生命的實相究竟是什麼的主題,
通過人類思維邏輯的推斷,就形成了下面兩個必須二選一的問題:
“命即身”,生命主體與身體是一元的,命與身不可分;
“命異身異”,生命主體與身體現象是二元的,命與身是可分的。
有一個婆蹉種出家的修行人就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真理的回答,
因此他在拜訪覺者時就單刀直入地問道:您認同“命即身”的觀點嗎?
覺者的回答是:這個問題屬於無記。
婆蹉種出家繼續追問:那麼您是認同“命異身異”的觀點嗎?
覺者的回答仍然是:這個問題還屬於無記。
按照世人常規的思維邏輯,這兩個問題你只能二選一,不可能有其他的回答。
因此覺者對“命即身”與“命異身異”這兩個關於生命的問題,沒有選擇任何一個來肯定與認同,
而是同時回答“無記”,這是完全出乎世人的意料的,也讓婆蹉種出家大感意外。
因此婆蹉種出家連續追問覺者:
為什麼您對“命即身”回答“無記”,對“命異身異”回答也是“無記”?
您有什麼奇特的見解?當您弟子命終之時,您就記說某人生於那裡、某人生於那裡?
您的那些弟子們于此命終捨身,即乘意生身生於他方,這個時候,不是命異身異嗎?
婆蹉種出家真是一個富有哲學思辨的求道者,他的思維邏輯很嚴密,他的問題也很敏銳。
我們先來學習覺者是怎樣回答他的問題的。
覺者只是引導他:記說某人生於那裡,此說有餘,不說無餘。
婆蹉問:為什麼此說有餘,不說無餘?
覺者回答:譬如火,有餘得燃,不是無餘。
婆蹉強辯:我見到火無餘亦燃。
覺者反問:如何見火無餘亦燃?
婆蹉回答:譬如有一大堆火,疾風來吹,火飛空中,豈不是無餘火嗎?
覺者辨析道:風吹飛火,即是有餘,不是無餘。
婆蹉有不同看法:空中飛火,為什麼說它有餘?
覺者分析說:空中飛火,依靠風力才能飛在空中,依賴風才燃燒,
因為它依靠風的緣故,所以說它有餘。
婆蹉有所領悟覺者借助“火”的譬喻說明,但仍然非常困惑生命現象的“有餘無餘”,
就回到剛才的主題問道:眾生於此命終,乘意生身往生他方,為什麼說有餘?
覺者回答:眾生於此處命終,乘意生身生於他處,
這個時候,因為貪愛而執取,因為貪愛而依住,因此說有餘。
婆蹉對生命有進一步的認識了:
眾生是愛樂有餘,染著有餘的。只有覺者證得無餘,成就了生命的圓滿覺悟。
婆蹉出家人與覺者這一場關於生命實相的討論告一段落了。
如何理解覺者關於“命即身”與“命異身異”兩個“無記”的回答呢?
在《中阿含經119經說處經》中覺者指出與人探討問題時,需要辨別四種情況:
一向論,是指有確定的答案的討論,比如四聖諦;
分別論,對有些問題需要分別而論,比如有人問業的作用是什麼,需要分別闡述善業與不善業的作用是什麼;
詰論,是指需要對提問者反詰進行質詢的時候,比如在本經中當婆蹉出家強辯說“我見到火無餘亦燃”時,覺者就抓住機會反問到“如何見火無餘亦燃?”由此發現對方辯論中的漏洞。
止論,是指提問者的問題屬於應舍置之問,與實相不相應,與戒律不相應,
討論這種問題沒有真實的意義與價值,比如本經中覺者對“命即身”與“命異身異”兩個問題的回答都是“無記”。
因為從覺者的緣起中道的如實觀察生命實相,“命即身”與“命異身異”這兩個命題都是偽命題,
這兩個命題都是建立在“我見”的基礎上才能成立,不符合生命的實相,
所以覺者的回答是“此是無記”!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40735c29606027be.html
上一篇
生氣的時候,記住這三點!
下一篇
生命需擁有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