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
2600多年前,覺者是在禪觀中領悟“因緣法”而成就圓滿的覺悟,
其一生都在教導“因緣法”,可以說“因緣法”是佛學中最核心也最有特色的思想。
原來作為詭辯論者散惹耶門下大弟子的舍利弗,就是聽聞了馬勝尊者的一個偈子,
而即刻領悟了正法並證得了初果,這個偈子就是“因緣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舍利弗馬上找到自己的同道好友大目犍連,向他分享了這個因緣偈,大目犍連也即刻領悟了正法並證得了初果。
可見“因緣法”是多麼重要!
世間所有宗教和哲學都試圖探求世界本原的根本問題。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說世界是由“神”創造的。
而哲學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主義都會論證到“第一因”的問題。
只有覺者一直宣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從根本的認識論上就以“因緣觀”去觀察世間一切現象的因緣,
而洞察萬法實相,尤其是生命的實相,破除人類思維上總想尋求“第一因”的迷思。
覺者說“因緣法”,從不只是停留在一個理論概念上,而總是引導學者落實在觀察自己當下的身心體驗實踐中。
《雜阿含經》81經中,覺者就是這樣引導摩訶男的。
覺者認為,富蘭那堅持“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淨”的論調,
是愚癡,經不起辯論分析,也是不引人向善的,
更沒有真正探究過事物的因緣,是不過腦子的浮誇說法,不值得在意。
那麼,什麼因什麼緣導致眾生有垢?
如果眾生色身一直只有苦,沒有樂,沒有伴隨樂,沒有長養樂,遠離樂,那麼眾生不應該因此而生起對樂的執著。
因為色身並非一直只有苦、沒有樂,而有伴隨樂,有長養樂,不離樂,
所以眾生於色身而生染著心,染著心導致繫念放不下,繫念放不下就會生起煩惱。
同樣如此,如果受、想、行、識這些心理現象一直只有苦,沒有樂,
沒有伴隨樂,沒有長養樂,遠離樂,眾生不應該因此而生起對樂的執著。
因為受、想、行、識這些心理現象並非一直只有苦、沒有樂,
而是有伴隨樂,有長養樂,不離樂,所以眾生于這些心理現象而生染著心,
染著心導致繫念放不下,繫念放不下就會生起煩惱。
所以稱之為“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那麼,什麼因什麼緣導致眾生清淨?
如果色身一直只有樂、沒有苦,沒有伴隨苦,沒有長養苦,遠離苦,眾生不應該因為色身而生厭離心。
因為色身並非一直只有樂,而是有苦,有伴隨苦,有長養憂苦,不離苦,
所以眾生對色身有厭離心,厭離心會生起舍心,舍心導致解脫。
同樣如此,如果受、想、行、識這些心理現象一直只有樂,沒有苦,
沒有伴隨苦,沒有長養憂苦,遠離苦,眾生不應該對這些心理現象生起厭離心。
因為受、想、行、識這些心理現象並非一直只有樂,而是有苦,伴隨苦,長養憂苦,不離苦,
所以眾生對受、想、行、識這些心理現象有厭離心,厭離心會生起舍心,舍心導致解脫。
因此稱之為“有因有緣眾生清淨”。
覺者就是這樣引導他的弟子觀察與思維自己身心的因緣法,導向生命痛苦的療愈,而不是一味空談理論的。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7e055a368ec5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