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樂與幸福,什麼是安全感從哪裡來?
.
什麼是安樂與幸福,什麼是安全感從哪裡來?
《雜阿含經》第91經。
我們來探討2個問題:
第一個,“俗人在家當行幾法,得現法安及現法樂?”
第二個,“在家之人有幾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
這裡有幾個概念需要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什麼是安?什麼是樂?
2、什麼是現法安,現法樂?
3、什麼是後世安,後世樂?
什麼是安?
安是指安全感,對個人而言,有身安、心安,包括生命的安全感,心理的安全感,財產的安全感等。
什麼是樂?
樂,也有身樂、心樂,是指快樂、幸福。
對幸福的定義,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著名的《哈佛幸福課》認為幸福是快樂和意義的集合。
將幸福從時間的角度上劃分為對當下有樂趣的快樂和對未來有好處的意義。
快樂是指向當下的體驗到的享受和愉悅,比如享受冬日暖陽或者品茗聽歌等等。
意義更指向未來的享受和愉悅,比如努力學習以獲得好成績,加班加點工作以獲得好業績等。
《哈佛幸福課》認為完全的幸福包含了五個維度:
1、精神幸福,2、身體幸福,3、心智幸福,4、關係幸福,5、情緒幸福。
精神spiritual:找到人生的意義、價值和使命感的重要性,如何通過保持覺察地專注於每個當下的時刻、從每天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非凡的幸福;
身體physical:意識到身體和精神是相互關聯的,真正的健康是順應身體的自然天性;
心智intellectual:主動開展深度學習的重要性,保持開放和好奇心可以讓我們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給予我們的全部經歷;
關係relational:建立與他人健康關係的前提是要先建立與自己的關係,如何對待別人其實就是如何對待自己;
情感emotional:所有的情緒都是正當的、可以被接納的,情緒是意識和行為的產物、也會影響我們的意識和行為。
本經中所說的安樂,非常接近《哈佛幸福課》所探討的幸福。
師尊認為個人的幸福感離不開安全感,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安全感,不可能有幸福感。
《哈佛幸福課》又進一步從當下的快樂與否和未來快樂與否,劃分出四個象限,分別對應4種生活模式:
“享樂主義”型:及時行樂,逃避痛苦,只有享受當下,不做長久規劃的人生。如:整天刷“乳頭樂”視頻;對美食暴飲暴食,不考慮日後身體健康;成天遊戲,逃避現實成長……
“忙碌奔波”型:只追求未來的快樂,承受當下的痛苦,只有未來。如:苦大仇深的追求成功;只期望獲得勝利那一刻,過程全是痛苦的咬牙堅持……
“虛無主義“型:對生命失去希望和欲望,無當下也無未來的快樂。如仇視社會的人,抑鬱自殺的人,“習得性無助”的人……
“感悟幸福”型:享受當下所做的事,也擁有美好的未來。既有當下,又創造未來。如享受當下,並追求夢想的人;過上自己喜愛生活且為目標前進的人,充滿激情和熱情找到使命的人。
這對瞭解和掌握師尊所說的現法安樂和後世安樂也有很好的借鑒和探討的意義。
如果只關注現法安樂而漠視後世安樂的人,就類似於“享樂主義”型生活模式;
如果只追求後世安樂而忽視現法安樂的人,就類似於“忙碌奔波”型生活模式;
如果對現法安樂和後世安樂都無感的人,就類似於“虛無主義“型生活模式;
我們既要現法安樂也重視後世安樂,要讓自己成為“感悟幸福”型生活模式的人。
文章內容僅供娛樂參考,請勿盲目迷信。
本文連結: http://zhanbushu.com/wen/e620a467888fd5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