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情感心理> 正文

這樣做才算孝順!(薦讀)

這樣做才算孝順!(薦讀)

這樣做才算孝順!(薦讀)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第一重恩就是父母恩。

師尊教導眾生,父母于子女有五種恩:

一、教育子女遠離惡道惡趣。

二、給子女指明善的方向,讓子女具備了善的品質。

三、對子女慈愛深入骨髓,培養子女讀書增長學識。

四、想法設法為子女婚嫁操心,竭盡全力讓子女歡心。

五、隨時給予孩子生活所需,幫助孩子成就事業。

有一對父子在公園裡散步。

父親已年逾花甲,兒子三十而立,年初剛剛升任公司的總裁。

父親在長椅上坐了下來。他指著一隻麻雀,問他的兒子:“那是什麼?”“爸爸,那是麻雀。”

兒子故意在聲調裡顯示出興奮來,儘量掩飾住內心的詫異。

其實他心裡在想,父親怎麼連麻雀都不認識?這似乎是老年癡呆症的症候無疑了。

“哦”,父親滿意地打起盹來。當他睜開眼,看到兒子坐在身邊,又指著麻雀問道:“那是什麼?”

“麻雀”,兒子漫不經心地回答。

老人很高興,好像嬰兒剛認識從未見過的小動物一般。

又過了一會,老人又指著麻雀問他的兒子:“那是什麼?”

兒子這時就顯得有些失控,他對父親說:“爸,那叫麻雀,M-A麻Q-U-E雀——麻雀。你都問三遍了!”

也許他自己沒有意識到他的語速、聲調已經改變,變得極不耐煩。

他一天的好心情,也許就這麼泡湯了。

這時,父親緩緩地抬起眼睛,看著他的兒子,說道:

“你還記得嗎?那年你5歲,就是在這裡,你指著麻雀,問了我二十一遍,每一次我都耐心地告訴你,那是麻雀。”

兒子聽到這裡,心裡一熱,眼淚滾落下來,緊緊地抱住了她的父親。

父親總有一天會老的,也總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但偉大的父愛卻是我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中有謀,這是父愛中的智慧。

有時候他會管束我們,責駡我們,但這只是出於對子女長遠利益的考慮。

父愛如山,他又是力量的象徵。他是我們童年時的依靠,青年時的榜樣,成年時的精神力量。

一個好父親的楷模力量,勝於十年的教育。

父親的愛,是慈祥又嚴厲的,他不怕惹毛了我們,而堅持把我們帶上正道。

但在夜裡他又為他的“殘忍”暗自流淚,他習慣於扮黑臉,不代表他沒有一顆柔軟的心。

他打量你的眼神,就跟他當年從產科醫生手裡接過你時,那麼含情脈脈地看著你,是一模一樣的。

只是生活壓迫了父親們,他的脾氣變得有些急躁。但是他的心不壞,他對子女的愛絲毫沒有改變,當父子之間發生了衝突,要思念親情的偉大。

記得“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於孝”。縱然“愛之深,恨之切”,雙方也切忌說些傷害感情的話。

說著說著,父親就老了,飯量小了,脾氣也小了。

有的父親,甚至在兒女面前變得低三下四,像個犯了錯的小學生,等待著老師的懲罰。

據報導,有個急躁的兒子,在醫院看護生病的父親,由於父親不願意吃藥勸說無效,他就拿起鞋底打了父親的屁股。

“叫你不聽話!”這種場景多麼熟悉啊!

小時候經常挨父親打屁股的成年人,現在終於有反懲誡的能力了。但是對父親,一個給了你生命,給了你愛,默默奉獻了一生的人。

作子女的絕對不能粗暴對待,而是要尊重並贍養,讓老人安度晚年。

尊重主要體現在有耐心,不厭其煩的服務態度,贍養表現有擔當,使老人各方面不致匱乏。

有的老父親,性情古怪,作子女的便要懷敬畏心。

接納老人的個性需求,不抵觸不激惹,哄得老人開開心心,這才是孝的表現。否則即便占理,也是不可取的。

因為家庭就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有愛就夠了。

其實人到老年,需求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健康的需求。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作子女的,要懷感恩心,吃水不忘源流,妥善護送老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讓他們活得欣慰,走得也有尊嚴。

這才是人生的最大功德。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照顧妥當,那麼承擔社會重任豈不更是一句空話嗎?

| 如何才能孝敬父母呢?

小孝便是照顧好父母,有吃有惡,好好伺候二老,不讓他們缺衣少食,不為生活所需之資發愁。

中孝便是自己做出一番事業,能光宗耀祖,讓父母顏面有光。

大孝便是引導父母遠離煩惱,離諸惡道。

閱讀全文